【能量學】公益推廣─理論進階教材
【阿是穴】應用經驗分享
以「上中下緩症法」實際應用「阿是穴」的過程中,臨床的觀察是真實情況,而如下的想法歸納論述未必正確,僅供參考。(能量學手冊p25)
【按推現象】
當症狀產生時,往往能在上方關節處〈上:離心臟較近稱之〉,找到相應的阿是穴。在關節附近同樣的按推力度下,能產生劇痛的位置即是阿是穴,隨後再經適度按推之後,只要疼痛感降低,症狀立即緩解。而當症狀消失時,阿是穴也隨之消失。
疑問01:當症狀產生時,為何會出現阿是穴。而症狀消失時,阿是穴為何也隨之消失。?
回答01:
(1)按推過程中的痠痛變化(猜想)
(2)阿是穴的產生過程(猜想)
當身體自我修復組織僵硬的A處時,由於氣血慢慢聚集,身體會從不痛慢慢變為痠痛(圖一),因為A處肌肉組織原本就較僵硬,所以氣血會從A往心臟方向累積,由於B處與A血管路徑相通,B處亦同時存在僵硬組織,所以在症狀A處附近按推尋找痛點時,當按到B處時,劇痛點產生,即為阿是穴。在未按推前,因為聚集的氣血量尚不足使B處產生症狀,故B處在平時是無覺症狀。
(3)按推後阿是穴的變化(猜想)
透過B處按推,當B處僵硬處放鬆後,與B處相通的路徑皆被打通,氣血會往下分散,故原來聚集A處的氣血量就會減少,而不足以產生症狀,這就是減少能量方式(圖三)。所以只有當身體不適時才予以按推緩症,而不從生活作息改善,容易不小心走入更嚴重的「慢性病」誤區,所以按推背後脊椎附近肌肉痛點,來緩和前面內臟的不適,需要特別小心此誤區。
留言列表